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格局下,為幫助調味品企業更好地理解和貫徹國家有關政策,建立食品安全風險防范體系,突破食品安全管理瓶頸,7月21日,由中國調 味品協會主辦、李錦記集團協辦的2015年全國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連續第七年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學術界、調味品企業以及媒體 的近百位同仁匯聚一堂,從新視角、新高度深入交流探討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形勢及應對措施。
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格局下,為幫助調味品企業更好地理解和貫徹國家有關政策,建立食品安全風險防范體系,突破食品安全管理瓶頸,7月21日,由中國調 味品協會主辦、李錦記集團協辦的2015年全國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連續第七年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學術界、調味品企業以及媒體 的近百位同仁匯聚一堂,從新視角、新高度深入交流探討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形勢及應對措施。
1、做好日常管理監控守住食品安全底線
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理事會總干事衛祥云表示,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2014年著名品牌企業100強的數據統計分析,2014年調味品行業的產量和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0.5%以上,雖然增長率受我國總體經濟增長速度下滑以及餐飲業下降的影響,但仍然達到了兩位數增長,特別是一些優勢品種增長率更高,食醋增長率達到了16%,料酒增長率為18%;調味品行業穩步發展的同時,食品安全也有很大的改觀,但是隨著調味品品種豐富化、渠道多元化,法律法規的日益完善,調味品的食品安全將面臨更高的要求,企業對調味品安全保障不能掉以輕心,要警鐘長鳴,未雨綢繆。
2、調味品監督抽查合格率較好新法規標準將進一步從嚴從細監管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諸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分別圍繞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風險評估和風險監測能力提升、調味品監督抽查結果匯總分析以及食品安全法和相關配套監管政策進行了專題講解,充分解讀了2015年食品安全監管政策信息。同時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專家分別就調味品行業十分關注的《醬油》、《食醋》、《復合調味料》和《醬腌菜》四個產品類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醬油生產衛生規范》、《食醋生產衛生規范》兩個規范類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修訂情況進行了詳細解讀并征集意見。
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司副司長張志強介紹說,近年來,國家衛計委在相關部門配合下,已經完成了近5000項食品相關標準的清理整合工作。到2015年底,將整合制定出1000多項食品標準。目前已經新制定頒布的是400多項,另有400多項納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整合計劃,還有二三百項需要重新制定。在調味品方面也陸續會有新的標準進行立項,并面向行業征求意見與建議。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巡視員高伏提出,調味品產業與其他食品類別相似,正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大企業、大集團、產業園區的集中度在提升,新的食品產業業態在發展,精品化的調味品在增加。新型工業化的食品產業和現代化的農業產業有待協同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強全產業鏈的發展,加強原料基地、質量保障方面的建設。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副司長杜曉曦介紹說,國家食藥監總局抽檢的重點是社會關注度高、風險程度高、日常消費量大的重點品種,調味品也在日常抽檢的項目之內。國家食藥監局食品三司監督二處劉松濤介紹上半年調味品抽檢狀況時表示,上半年全國調味品監督抽查合格率整體較好,比去年略有提高。
國家食藥總局法制司法規一處副處長趙峰表示,新《食品安全法》強調了嚴厲處罰、嚴肅問責、加大違法懲處力度,并對企業風險管理、自查、首負責任制和溯源等提出更高要求。
3、餐飲業恢復性增長利好新業態新趨勢促進新型調味品應用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指出調味品在餐飲行業應用廣泛,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廚師認識到高質量的調味品是產品質量的根本保證,發展餐飲行業,離不開積極研發使用新型調味品。餐飲服務大眾化、個性化、多元化成為市場主體,并且常態化。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聯手互聯網共同發展。這些行業趨勢,產生了新的市場機會,也值得調味品行業為餐飲業開發新型調味品時關注。
馮恩援提出餐飲業在廣泛應用調味品方面有五個新特點。第一,烹調環節對 復合型調味品有較高需求;第二,越來越多企業和廚師在開發新菜菜單時,已細化到某類調味品的某品牌、某系列;第三,廚房應用中常用統一配汁的辦法以保證本 店風味特色,一些餐飲企業也將自有品牌調味品推向市場,在這一領域,調味品行業和餐飲行業有合作共贏的機會;第四,餐飲企業大量使用上游廠商加工過的原料 以減輕廚房加工環節的用房及人工壓力,因此部分調味料使用將上移。第五,餐飲業的外延服務增加,將為調味料的定制生產提出新課題。
馮恩援還就餐飲業安全應用調味品提出4點提示。第一,依法依規使用調味品及添加物質;第二,店內自制調味品應建立操作使用規范;第三,尋求品牌供應商合作應穩定,結合餐飲業發展研發應用調味品;第四,餐飲新業態要積極借力調味品的技術優勢。
4、調味品安全風險長期監測污染物在安全控制范圍內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監測部主任楊大進對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及在香辛料、調味醬、醬油和調味料酒等調味品中開展風險監測取得的成果進行了介紹。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起始于2000年,范圍覆蓋全國所有省,監測網絡達到87%的縣。監測的食品主要針對生產量大、流通廣、消費量和關注度高及脆弱人群消費的食品;監測的指標主要針對健康危害大、有潛在健康隱患及有關部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有問題傾向且受關注的物質。在調味品領域,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近年主要針對黃曲霉素B1、微生物指標和非食用物質進行了監測,整體在安全控制范圍內。
5、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創新需要需要正確使用和科學認知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鄭福平表示,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品質改善、食品保鮮、食品工藝改進的需要,也是改善食品色香味的客觀需要。人們的日常飲食已經離不開食品添加劑的存在。媒體應在專家和民眾間建立起溝通的平臺,向公眾廣泛普及食品添加劑的科學知識,傳遞正能量。
6、協會提供政策對接呼吁加強行業培訓和行業自律
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表示,政府部門務實和積極的工作作風使得食品安全監管環境相對比以前有較大進步,協會與政府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很好的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整體狀況向好,經過七屆食品安全座談會的舉辦,之前圍繞食品安全發生的食品安全本質和餐飲行業使用添加劑等一系列問題,現在都基本達成一致。結合新的政策啟示,協會接下來將在食品安全信息轉載、法規和標準立項、意見征集,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行業自律監管的開展與倡導,加強企業溝通并圍繞餐飲行業自制火鍋調料的管理等方面開展工作。
白燕還表示,全國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每年都會圍繞當年食品安全工作的政策動態、熱點信息和特點,邀請政府部門人員、行業專家、行業協會、企業和大專院校的相關技術力量共同探討和座談,以便對我國調味品行業企業和從業人員提供食品安全管理的政策指導和管理建議,同時也通過座談會,搜集行業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意見和建議,為政府有關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提供最直接、最全面的行業素材和一手信息。
2015年全國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座談會取得圓滿成功,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會議抓住了關注的焦點、找準了學習的重點、匯聚了交流的亮點、解讀了工作中的要點,是一個務實、高效且具有較高水平和技術含量的會議。